文化思絮

“差不多”与“求严谨”
日期:2015/7/24

      1919年,胡适博士写过一篇名为《差不多先生传》的文章,说的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一位名叫“差不多”的先生。他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但说的话常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小时候去买红糖,结果买了包白糖回来,因为都是糖,觉得“差不多”;读书的时候总认为“山西”和“陕西”也差不多,在钱庄当伙计又把“千”写成“十”字,因为感觉这两个字也差不多。这位“差不多先生”临死前都还在念叨着,“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何必太认真呢?”至今,已整整90年过去了,这位“差不多先生”早已入土为安了,但令人实在遗憾的是,当今的社会有不少人仍有意无意以他为榜样,又成了新的“差不多先生”。

     工厂生产奶粉,有人觉得“三聚氰胺”和“蛋白粉”差不多;餐厅烹制菜肴,有人觉得“地沟油”和“植物油”也差不多;卫生系统保管疫苗,认为“常温”和“高温”差不多;大学教授发表论文,认为“原创”和“抄袭”也差不多。还有更多的人,张口“好像、几乎、似乎”,闭口“大体、大致、大概”,一对生活不严肃,二对工作不认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

     这种“差不多”的毛病,看上去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影响却非常恶劣,危害着实巨大。对我们制造业而言,“千里之堤”往往是“毁于蚁穴”。一旦缺失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每一项的工作流程中操作略有不当,在每一道的工艺操作过程中稍有放松,都将导致不可逆的、十分严重的后果。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就是因为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材,正是这么一点点的铝片导致了澳星的爆炸,这也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证。我公司曾发生多起的质量事故,以及某些产品的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不稳定性且一致性较差,也都是例证。

     古人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同样,“失之毫厘”也将“谬以千里”。1930 年 4 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的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将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驻河南的蒋军。谁料想,冯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的是河南南部的泌阳与沁阳仅相隔之百里。结果冯部误入泌阳,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顿使阎、冯联军陷入了被动,导致了联合作战的彻底失败。因此,这场中原混战被后人称之为败在“沁“与”泌”的一“撇”上的战争。

     中国“差不多先生”的始祖可能乃是宋朝的一位画家。据说他刚画了一只虎头,却有人来请他画马,为了应付差事,他直接就在虎头的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对于这个“马虎”之物,他对大儿子说,这是虎;而又对二儿子说,这是马。大儿子外出打猎,把人家的马当老虎给射死了,老画家不得不给人家马主致歉、赔钱。二儿子出门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生生地咬死。画家为此痛恨不已,即烧掉了他的画,并作诗以自诫:“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像虎。大儿依图射死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本人在2009年7月的“思絮”栏目中,曾发表过“告别差不多先生”一文。时值一年有余,至今,令人实为遗憾与不安的是,这种“差不多”的毛病在韵升的总部及下属单位的干部员工中依旧不少。有些干部虽不把“差不多”作为口头禅,但在工作中却与严谨之要求相距甚远。有的身为高管,却对自身要求不高,做事、办事随意性很大,工作的计划性很差,似有脚踩西瓜皮之感。有些干部员工认为:“管理制度不必制订太细,马马虎虎地基本能用那就行了”、“体系建设也已经搞得差不多了,再搞下去头都大了”、“业绩考核不要太较真,有一个交代就行了”、“工艺流程的要求不要太死板,能简单操作、应付则行了”、“产品检验不必太苛刻,客户能基本接受就好了”、“在客服上我们已经做得比其他的企业好多了,没必要无止境提高,差不多就行了”、“对干部员工的要求不必太高,如今大环境就是如此,我们已经蛮好了”等等。

     最近有一位年轻的同志给我写了一封邮件,他在文中写道:“首先,企业文化只有无微不至地关爱、体恤我们的员工,才能拉近企业文化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让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赞同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在考勤制度中是否可增加一个条款,允许每位员工一个月有一到二次的十分钟的迟到时间。个人认为相对人性化的制度,会让员工产生认同感,用‘情’黏人有些时候要比用 ‘法’束人有效”。

     本人十分赞同人本管理,也非常接受这位年轻同志提出的“企业只有无微不至地关爱、体恤我们的员工,才能让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赞同企业文化”的这一观点,但对于现代制造业而言,关爱与体恤员工并不该体现在允许员工迟到或早退这一层面上。现代制造业应该强调的是严谨的作风,我们应大力主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严肃的劳动纪律。现代制造业讲究管理程序条条相连、加工工艺环环相扣,容不得我们半点的疏漏。假如公司允许员工在一个月内迟到一到二次,那结果是迟到三次该怎么处理?假如公司允许员工迟到十分钟,那结果迟到了十一分钟又该如何处罚?本人拙见,在软件业、商贸公司、文艺单位等也许可以实现弹性工作制,但在现代制造业,上述这种的“关爱与体恤”,将会换来对企业的损与干部员工的害。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韵升,我们应该要培养、训诲干部员工严谨的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和严肃的劳动态度。

     古人曰,“宽是害,严是爱”。本人认为,无微不至地关爱、体恤我们的员工,应将更多体现在我们对干部员工在人生价值上的实现和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上,而放纵式的管理最终将使干部员工沦为一群懒散之徒。要让我们的干部员工能成为一个受社会尊重的人,这就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的最初始做起。当然,假如我们的员工在上班途中偶尔遇到不可抗力之影响,作为领导者、管理者也要予以谅解,对此切不可苛求之。若是经常遇到了“不可抗力”的话,那就得要多多地检查自己,而非要求公司允许该如何如何了。

     “差不多”与“求严谨”,好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要想“求严谨”,就必须反对“差不多”,而反对“差不多”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求严谨”。

     对韵升来说,必须反对“差不多”,必须致力于“求严谨”,这有如下的三个考量:

     第一,韵升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现代制造业的企业,需要的是标准化作业,我们从事制造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态度、一份责任、一个使命,为此,我们所有的流程管理、制造工艺、过程控制等必须是认真又严谨的。记得有家制造电扇的公司,接到了国外的一批订单,赶紧生产并按时送抵后,不料产品到了目的地却被“无端”退了货。老总十分纳闷,这些电扇经质检后完全是合格的呀!客户回信道:“我们的抽验方式是挑出贵司的十台电扇,把零部件拆散再重新进行组装。你们的零件在品质上都“差一点点”,如果零件都差这么“一点点”而不能互换,产品的售后服务又将如何为顾客提供?买的是产品,体现的恰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一份崇高的责任与使命,更能展现出一家公司的人格。

     第二,中国制造业的落后就落在“差不多”。我们韵升向德国和日本企业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的严谨精神。当今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是德国和日本,其成功的秘诀正在于他们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待产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以丰田汽车为例,他们在生产作业流程中甚至要求用于车上的每一根绳索其作业的摆放工位,都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至于德国人,其认真、严谨甚至到了执着、死板的地步。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这是对德国日尔曼民族性格的描述,需要我们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加以学习,惟有如此,方能让我们韵升发展成为在中国制造业领域中的优势企业。

     第三,韵升要实现企业愿景,要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拒绝“差不多”。作为一个致力“做行业领袖”的企业,我们不能和其他企业做差不多的行为,也不能和其他企业有差不多的思想。换句话说,我们不但不能自甘堕落,甚而沦于平庸也应该觉得惭愧。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必须是严格的,甚至是苛求的,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必须是认真的,我们在工作中的状态必须是严谨的。惟其如此,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一家受社会尊重的企业,我们的员工才可能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差不多”,就是旗帜鲜明地在公司上下“求严谨”。“求严谨”是对我们韵升总部及所有下属单位的要求,也是对韵升所有干部员工的要求,无论它是普通员工、中层干部还是公司的高管都理应如此。对此,有人可能会发问,本人在《解读韵升文化“三字经”》中曾经提到,“员工标准”强调的是一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工作作风,因而,似乎只有普通员工才需要“讲严谨”。但我想强调的是,韵升的“高管标准”、“干部标准”和“员工标准”都是向下兼容的,对高管的要求与标准,是必须建立在干部、员工的标准之上,同样对干部也应如此,它也必须建立在员工标准之上。也就是说,所有高管、干部及员工首先需要满足“严谨”的标准。

     韵升的每一家下属单位都应该求严谨。求严谨,对企业来说就是要推行精益管理、科学管理。我们有些下属单位的管理还是比较粗放。作为一家独立法人的企业,作为一家直面市场的公司,必须推行精益管理来提升服务与产品品质。目前,总部存在凭感觉考核、下属单位存在凭良心做事的倾向,许多工作只能靠行政指令来推动、靠随机干预来校正,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反应迟滞,进而致使客户频频投诉,企业效益不佳。为此,我们必须推行精益管理、科学管理,努力建立“机构设置合理、管理层次清晰;工作流程顺畅、职责权限分明;业绩评价公正、激励约束有效”的企业运行机制,而要实现上述之目标,千言万语、归根结底靠的还是严谨的作风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韵升的每个员工应该“求严谨”。“求严谨”,在员工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既是一种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工作中,“遵工艺、循流程”,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就是“求严谨”;在生活中,“端举止、正言行”,长幼有序、克己复礼,也是“求严谨”。严谨就是不能放过任何纰漏,切莫得过且过,切忌漫不经心,切断心浮气躁,切除浅尝辄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韵升的每一个干部都应该“求严谨”。“求严谨”,在干部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方法,既是一种思想的方法,也是一种工作的方法。我们有些干部思想方法片面,系统性缺乏,思辨能力不强;我们有些干部管理方法简单,主观随意、粗枝大叶,他们在较长的工作时期以来没有取得较大成效与进步,说到底,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
在“三字经”中,我们提出干部“管要严、教要勤、身须躬、心须诚”,这就是希望我们的各级干部,既要敬业,也要精业,而惟有严谨,方能尽职。

     我们韵升的每一位高管(含下属单位)应该“求严谨”。“求严谨”,在高管身上更多体现的是气质,既是一种君子的气质,也是一类领袖的气质。荀子说,“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父也。”。

     宁波先贤方孝孺说过,“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我们韵升的高管要有君子之言,做君子之行,要“行稳重、思缜密”、“谨而信、怀爱心”,其关键正在于“严谨”二字。同时,作为企业的领袖,我们面对手握的权力必须要慎重,面对所谋之大事必须要慎重,惟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方能严谨也。

     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一文的最后写道,“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来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正是痛心于我们的国家有变成这样一个“懒人国”的危险,我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本人对“差不多先生”的评判。为此,希望我们大家携手起来、共同努力,把“差不多先生”的幽灵从我们韵升彻底地赶出去、灭绝掉,让我们韵升真正成为一个严谨的公司、一家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