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絮

要有大局意识
日期:2017/4/5
      大家会发现这个“局”字,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会经常出现,诸如开局、终局、困局、僵局,局势、局面、局部、局限等等。
      今天想与大家谈谈“大局意识”,首先是希望大家要有这样一种大的局观、局感,还要认识到局之大者,如时局、政局、变局,亦一切尽在局中,另外也要认识到大者局也,更要识局、布局、破局,切不可置身局外。
      对于“大局意识”,我认为对韵升的各级干部,尤其是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制度设计,以及参与公司经营的中高层干部来说,更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体察时局
      霍英东先生的自传标题叫做《时局的生意》,意思就是,我们做生意,做的都是时局的生意,必须研究时局,适应时局。或者说,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的方法值得永远坚持和运用。
      今天的时局,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都充满着各种变局。
      为此,我们的战略必须保持柔性,要根据时局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由此引申开来,我们的管理也随之需具有柔性,要随着战略的变化而相应作出变化。这才是真正的“战略管理”,也就是说这是基于时局的战略管理。
      我在2015年《强化管理乃过冬之本》这篇年度报告中,引用了成都武侯祠的对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讲的就是做管理一定要审时度势,否则你制定制度或者执行制度的时候,就会“宽严皆误”。
       何谓“管理的审时度势”,我在这篇报告里提到:
       一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是把在做的事、想做的事与听到、看到、知道的事联系起来思考;
       三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里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怎么做;不可以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总之,在注重制度的严肃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制度的灵活性与时效性,要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如果有些过去的制度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时代,那就必须改变。
       由此指出,我们个别的管理干部,凡在管理工作中出现困局,皆因未能体察时局。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对问   题出现的环境、条件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或思维僵化、刻舟求剑,或反应迟缓、延误时机。
为此,希望大家要提高大局意识中的“时局意识”。
       二、把握全局
      如果时局是强调时间性的话,全局就是强调空间性。
      作为韵升的管理干部,一定要有“韵升一盘棋”的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韵升这个整体、这个全局出发,分出轻重、主次、上下、先后。
      毛泽东曾经讲过:“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讲的就是这个“全局意识”。
      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事物之间互相重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企业的整体;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事物与整体的关系不同,要根据其影响整体的程度或者在整体中的重要性的不同,而展开我们每一步的决策与行动。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讲过一个著名的寓言:
      有人在一个工地看到三个石匠,就分别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毫无疑问,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因为他具有全局意识。但是,德鲁克接着讲到,“最麻烦的就是第二个石匠。”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第二个石匠在占着“管理者”这个职位,或者说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和第二位石匠一样,只关心自己的专业,只关心在自己所分管的领域中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专业。
      为此,德鲁克的建议是,专业人士应当更关注对“企业最终成功的贡献”是什么,应当更关注产出和结果,而非专业活动或职能领域。
      这就是说,要更关注企业的全局,要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清朝陈澹然有名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我们分管一个部门或一个公司的干部来说,必须要明白,如果你不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即使你能管理好你的分管领域,其成就也是微不足道——事实上,如果你处理问题并不是从公司的全局出发,你也不可能真正做好你所分管领域的工作。
      由此看来,我们有的管理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受到局限,皆因未能把握全局。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囿于自己专业知识乃至部门职责的局限,从而陷入狭隘的专业主义的误区,甚至不能摆脱精致的利己主义(本位主义)的纠缠。
       为此,对大局意识中的“全局意识”,务请大家三思。
       三、放大格局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韵升是一个要做大事的企业,我们要寻找的也是想做大事的人才。这样一来,“格局”就极为关键。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格局决定结局,这一点对企业和人才来说,皆是如此。
       就个人的格局来说,它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人在职场,最重要的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格局的大小。只会盯着树皮上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翱翔。
       史学大师钱穆曾经在一座道观中看到有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
      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钱穆这番感慨道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大事难成,是因为心中的格局太小;而能成大事者,一定是心中装有一个超越自我、超越眼前的大格局。
       所以,要做大事者,必先放大格局。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放大你的格局,你的前景将难以限量。放大企业的格局,我们的未来也才会不可限量。
       由此重申,我们有的管理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总让人感觉局促,皆因没有放大格局之故。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受个人的才识和胸怀所限,或谨小慎微、畏手畏脚;或目光短浅、斤斤计较,最终是认认真真犯错误,勤勤恳恳帮倒忙。
       为此,对大局意识中的“格局意识”,希望大家也要三思。
       关于“大局意识”,习近平同志曾经特别讲过:“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上述这段话也特别适合韵升的干部们思而又思,如果具有了大格局的意识与思维,那么公司各下属企业之间的内部市场也将呈现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开发、培育新产业、新产品也具有了慈母般的乐于包容的好环境。当然,公司外部市场的重要性这里就不作展开了。
       总之,我们应当识大局、顾大局、谋大局,时时以大局为重,处处以大局为先,体察时局、把握全局、放大格局,这就是我们韵升干部应有的大局意识。